2023年5月28日下午,水力发电工程系研究生第十党支部支部成员前往武汉革命博物馆,参观了农讲所和毛泽东旧居。
武昌农讲所旧址纪念馆,位于武昌红巷13号,占地面积12850平方米,建筑面积5110平方米,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同志倡议创办并主持的一所培养全国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农讲所坐北朝南,周恩来题写“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馆名。
武昌农讲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倡议创办的一所培养全国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毛泽东实际主持全所工作。农讲所只举办了一期,共有学员800余人,在长期艰苦卓绝的中国革命斗争中,农讲所师生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学员毕业后,大多数被委任为农民协会特派员,领导开展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许多师生参加了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支部成员们先后参观到了常委办公室、总队部、大教室、大操场、学生寝室和膳堂等复原陈列和反映农进所历史的辅助陈列。支部成员们了解到了农讲所对学生的政治和文化素质要求很高,毛泽东等领导并不在意学生的家庭背景,而是重在树立学生们的革命情怀,“到农村去”这几人字是在学生寝室的墙上发现的,可见学生们对革命的决心。正是这样的革命情怀,使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呈现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把中国从水深火热的境况中拯救出来,使中国人民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
随后,支部成员们参观了毛泽东同志的故居,这是毛泽东1927年上半年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的住所。毛泽东在这里完成了他的光辉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该文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的重要文献,这里也是毛泽东、杨开慧一家最后团聚的地方。蔡和森、彭湃、毛泽潭、罗哲、夏明翰等革命志士也曾在此处下榻。“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唱出了革命不怕牺牲,追求真理的伟大情怀!
中国革命的历史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遗忘的,革命承载着祖先用鲜血打下的江山与努力,要切实提高党史学习教育实效性和感染力,增强党员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此次武汉革命博物馆“红色寻访”活动使支部党员接受了一次庄严的精神洗礼和党性教育。大家纷纷表示,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和平、富足的中国,享受当下生活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当下生活的来之不易。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学好党史教科书、修好党史必修课、用好党史营养剂,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敢于担当,砥砺奋进,努力开创学习工作新局面。
王向坤同志:
百年峥嵘,沧桑巨变。为了缅怀革命先烈,人们修缮旧址遗迹,建立纪念馆,人们无数次地追忆这些过往,铭记历史。作为武汉城市的一份子,我为这座拥有悠久历史与革命传统的城市而感到骄傲。有了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的奉献牺牲,才有了我们如今安稳的生活。作为他们的后代,我们应时刻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同时更应该以革命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信念,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周鑫同志: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我们重温了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的苦难与辉煌,深刻体会到党的百年历史不仅是一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奋斗史,同时也是一部坚持反腐倡廉、时刻保持纯洁与先进性的发展史。感悟革命前辈们舍己为国的革命精神,增强了做一名共产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在革命前辈伟大精神的感召下,我们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砥砺初心使命,加强锤炼党性,坚定理想信念,在绘就宏伟蓝图的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力量。
胡悦同志:
红色足迹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解放、挽救国家兴亡的斗争中留下的宝贵革命历史遗迹。它们具有极其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精神内涵。正是这些勇于牺牲、反抗压迫的老一辈共产主义战士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和我们现在幸福健康的生活。寻访红色足迹,我们始终在路上,脚步从未停,同时也会以他们为榜样,奋进新征程!